相關內容可以參閱這份文件
這邊提到了幾個教學觀察技巧,分別是
1.語言流動
2.在工作中
3.教師移動
4.佛蘭德互動分析系統
5.軼事記錄
6.錄影
詳細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就不說了,上面那份文件有。不過今天上課的時候,學員們普遍都有一種感覺就是要在紙上記錄這些東西,真的需要超高的專注力和超快又精準的手寫功夫。
於是我就想有沒有人寫app來做這些教室觀察的工具?結果想當然是找不到。接著就想,那有沒有替代工具可以用呢?
以下是一些發想,就按上面的順序好了...
首先是語言流動。語言流動是記錄上課過程中,師生的對話。像是老師發問,學生全體回答,老師發問並指定學生回答,學生回答答對了,答錯了或者有開放意見等等。將一堂課的這個過程記起來,可以看到一些老師上課的特性。觀課者就可以跟上課的老師依據這份文件討論檢討。
實際上做起來像是這樣:
觀課者要觀察上課的狀況,然後一直畫箭頭這樣。
再來一張例圖(取自張德銳老師的簡報)
左邊的T圈圈,就代表老師發問,一個箭頭代表一次的發問。有時候一次發問會連珠炮的連問,就用橫線代表。S圈圈代表全體學生回答。
好,這樣的紀錄形式,有什麼APP可以幫忙呢?我想到的是classdojo。這app原來是記錄學生行為的。好壞行為先設定好,課程進行時就給他加減分這樣。詳細介紹看這裡。
那我要進行語言流動的紀錄,就可以利用classdojo。但是要做一些調整。首先要在全班的名單之外,新增兩個名字,一個是老師自己,一個叫做「全體學生」。因為班上問答時,老師問全班,全班齊回的情況算是蠻多的。
班級成員設定好之後,接下來就要設定行為。原本classdojo設定的行為是兩類,一類是正向的,一類是負向的。因為原始設計是要記錄學生在班上的良好/偏差行為。這邊就稍微調整一下:綠色記錄老師的發問方式,參考上面的文件,分為「有效提問」「點名提問」等五種發問方式。
紅色本來是偏差行為,就自己在心理改變意義變成學生答題行為,分為「提相關問題」「提無關問題」「正確回答」等等。其實這個沒有標準規範啦,可以參考人家的。最重要還是應該在課程前的會談,由觀課老師和授課老師談清楚要觀察什麼行為才是最重要的。
設定好之後,在上課時,觀課老師就點點點就好。點到學生的名字,然後點下他答題的狀況。classdojo就可以幫你記錄了。
下一個記錄方式叫做:在工作中。這個更適合用classdojo。就完全不用更改設定,直接用就好。這完全就是跟classdojo想做的事情一樣。就是觀課者不停依序掃視全體學生狀況,然後把學生是非常專注、專注、聊天、放空、尋求他人協助等行為記錄起來。所以就把行為設定好,到時候就拿iPad點點點就好。
BUT...人生就是有這麼多BUT!在記錄時,通常比較方便的拿到一張座位表,然後在上面記錄。classdojo沒有座位表!所以萬一觀課老師不認識這個班級學生的話,那就麻煩了。(或許就事前編碼吧)
下一個觀課方式叫做「教師移動」,就是記錄教師在教室走動位置的紀錄。如果有停下來進行個別教學或是對全班講話的時候,就記錄一個數字這樣。
我想到可以用doceri來記。這也是我今天上課忘記帶講義的替代方案。
本來記錄起來像是這樣
可以看到老師從右下方那邊開始,整節課走動的情況。我今天上課就拍了講義的座位圖,然後用doceri畫,長這樣。(doceri介紹)
Doceri 做這個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可回溯時間,所以可以從頭開始看箭頭會更清楚。如果怕一頁線太多很複雜,就事先多準備幾頁座位圖。覺得太複雜就跳下一頁到乾淨的座位圖。
另外,假如在課程記錄時,同時開啟「錄音」功能,那甚至可以看到你動態的箭頭記錄加上師生互動的對談聲音(麥克風是個大問題),那就會讓這份記錄更加詳盡。
接下來,佛蘭德互動分析系統,是將老師和學生的行為分成十類,觀察者每三秒鐘記錄一次課堂發生的狀況,然後一節課後分析課堂風格。
所以我們就拿一張紙,三秒鐘寫一個數字,最後輸入到程式中分析。
這東西應該也可以用classdojo做。要做這個只要製作「一個人的教室」,然後把十種行為輸入,每三秒鐘按一次就好。
不過每次都要按一下小怪物才能選行為,還是有點麻煩就是了。最後的效果像這樣。這邊就可以看出不同行為的比例關係。可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排列。
最後我想,開發這些app的難度應該不高。有些教育先進可以考慮做一些方便的app出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