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教育當局,不斷的拋出未來的教學內容必須包含「創客教育」「程式設計」等等的內容時,心裡其實是很驚嚇的!有人提出了一些師資上不足的問題,教育當局的回應卻是:徵召自然科老師。不是說自然科老師不能當創客老師,而是這個思維實在是太令人驚嚇了!
什麼思維?創客就是寫程式?S4A? Arduino? 3D列印?雷切雷雕?
我覺得創客的精神,是在動手中學習,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一方面嘗試結合理論與實務,一方面養成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當你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想辦法解決;當你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想辦法去創造;當你對一個現象感到疑惑的時候,想辦法解惑;當你手邊的東西壞掉了,想辦法修理;當你...
事實上很諷刺的,這個「新興」的教育面向,最match的科目就是「生活科技」課程。但是生活科技的師資,卻在九年一貫這十多年來,因為跟自然科合併為同一領域的關係,課程時數和師資都大量的減損。這十多年來,不斷發生卻沒有因應對策,任其發生,直到今日才發現生活科技的重要,但師資不知道在哪裡。
如果這十幾年,我們的教學可以正常化,每個孩子可以很正常的上生活科技課。直至今日,再逐漸將生活科技課的某些部分升級,引進(逐漸平民化的)高科技工具進入教室,那就很順理成章了!
不過,過去讓他過去,早已來不及!回到今日的問題:創客就是寫程式?做產品嗎?創客精神,是要結合理論與實務,不要只偏重理論卻脫離現實生活(當然也不能只偏重實務完全不談理論)的話,那我認為創客並不是在談生活科技課程,也不是電腦程式設計課程。每一個科目,都應該思考屬於自己科目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哪裡,每一個科目的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又在哪裡?
早在九年一貫的課綱中就明白的寫出來,自然科課程,是要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課程進行應以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模式進行。
數學、自然,科技,有它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它解決問題的方式!馬克士威「算」出了電磁波;赫茲「做」出了電磁波;特斯拉和馬可尼應用了電磁波做出許多發明。他們用了不同的方式去「看」電磁波,產生了不同的成就。(http://history.pansci.asia/post/111669083310/科學史上的今天222赫茲誕辰heinrich-hertz-1857-1894)
人家問赫茲,電磁波有什麼用?他說:「沒什麼用,這只是證明了馬克士威是正確的...」他很可能對於「電磁波有什麼用」這件事情並沒有什麼興趣。這個問題問特斯拉,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他們各自去解決了他們有興趣的問題。
如果你有讀過呂世浩老師的歷史書,你就會知道,歷史這門學問也有它想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美術、童軍、數學、語文等等都有!
這些看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形塑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保持多元多樣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在其中往內探索自我,往外探索世界,逐漸形成自我的觀點。是我覺得教育很重要的目標。
創客教育,我想不是全民寫程式的教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