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從小學音樂的那種人,我是高中之後開始玩管樂團,然後延伸到大學,從此便成一輩子的興趣。後來大學也順便摸了摸吉他什麼的,雖然玩了不少東西,也有偶爾找老師練一下,不過畢竟沒有真的很認真的很有系統的長期學音樂。所以大概是處於有點會,覺得有趣但是實在不太專業的狀態。
愛爾蘭錫口笛
雖然不專業,但是想到的時候,有辦法「發出一些聲音」這種事情我還蠻熱衷的。多少會有一些抒發情緒的效果。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覺得「這樣簡單容易上手的樂器,會讓音樂的程度下降」?
如果我持續拿著saxophone,持續找老師學習,應該會越來越精進越來越專業。但是我沒跨過一些門檻,於是就留在業餘娛樂,沒事發出一些聲音這樣。
簡單的樂器,優點是很好上手,很容易發出聲音,要吹出簡單的曲調也很容易。像是直笛啦,錫口笛啊都是這樣。據說魔笛也是因為有小朋友想要有簡單的sax可以吹而設計出來的東西。
這些容易上手的樂器,想必讓更多小朋友大朋友能夠享受音樂的樂趣。
但是簡單的樂器是這樣,上手入門容易,但是要做出很豐富的表現的話,門檻就很高。標準的樂器是上手門檻高,但是做出更複雜豐富表現的話,比簡單的樂器容易。例如小朋友的彩色小鐵琴可以很容易打出小星星的曲子,但是要變奏就難了。
叉開個話題,我小時候用的相機是吃底片的。第一台相機是olympus的傻瓜相機,記得是七千塊錢吧。後來第一台數位相機是olympus的c730,然後是nikon D70。在數位影像世界來臨時,我真的覺得攝影的門檻降的好低喔,大家都很容易就可以開始做影像創作。
底片時代,尤其是自動相機發明之前,需要開始做影像創作之前,需要了解的技術還不少。但是在數位相機發明之後,甚至光圈快門曝光什麼的都還不知道,就可以開始「創作」了ㄟ。
那是影像創作嗎?還是單純的亂拍浪費電而已?
我的想法是這樣,低門檻方便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觸碰到核心問題。例如影像創作的核心,應該不是光圈、快門,而是美感。
美感不好的人,給他很棒的相機,是拍不出好作品的沒錯。所以在數位相機普及的時代,如果以影像創作的美學角度來看,常常聽到有人批評工具門檻低只是創作出一堆垃圾而已。我想這是正確的批評。因為能力素養不足的人,手上拿了好工具也不會有好作品的。
但是反過來,如果有天份的人,有能力的人,拿到了這樣的工具,那真的是如虎添翼。我相信數位影像時代來臨,不只是垃圾變多,寶物一定也變多了。因為那些有天份的人,或許原本是沒有機會跨過一些工具門檻的,在那個時代他就算有天份也只能放棄,或根本觸碰不到(例如工具太貴,學費太貴,耗材太貴什麼的)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份。當這些有興趣天份的人入了門之後,你會發現他很快的就可以跳到進階階段,開始思考一些美學的元素。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這樣跳過去根本是笑話。自以為可以跨過一些大量的練習(不斷的拍不斷的看,找大師來指導等等)就自以為變成什麼大師專家的。工具門檻降低,當然就會生出一堆假大師,專業被踐踏被模糊的情況就會變嚴重。這件事情恐怕在各領域都一樣。
但對於學習來說,我還是覺得降低工具門檻是好的,越快能觸碰課題的核心是好的。但那不代表要成為專業人士所需的練習可以變少。可是「不必要的訓練」的確會因為工具的簡化可變少。
回到音樂
我喜歡打擊樂,喜歡手鼓,也喜歡爵士鼓。腦子裡有時候會有一些節奏,但是打爵士鼓的時候手腳不協調,加上手拿鼓棒的時候會打不出來。於是碰到Cajon的時候,就完全打中我。
興沖沖買了cajon玩了玩。當然依然是自己玩沒找老師,偶爾拿出來蹦蹦蹦敲一敲發出一些聲音這樣。玩了一下子馬上就發現,自己腦子裡面的節奏其實很貧乏,玩一下子就玩玩了。當然也沒有扎實的技術,也造成沒辦法玩出複雜節奏的原因之一。但我想主要原因是我對節奏的想法不夠多。
或許技術練好一點會更有想像力,我想這是肯定的。也就是如果我想進階的話,我就知道該回頭去從基本開始練習,讓自己的手腳更協調,更能控制之後,再來談更多節奏。那就是進階的路了。再那之前,就是一點自娛效果而已。
我沒有成為cajon大師,不好嗎?我本來就沒打算成為cajon大師啊。對我來說,我不可能搞個爵士鼓放家裡,就算真的弄了,我也不太可能在家裡亂敲。cajon對我來說剛剛好。對我來說有cajon會比沒有cajon來的好。
同樣的cajon的表現力有沒有比一整套爵士鼓好?那一定不可能,爵士鼓還可以隨時加玩具上去勒(其實cajon也可以啦)。所以要表現更複雜的節奏,恐怕就得加入更複雜的元件。如果不加進去,單純用的素的木箱鼓,要做出複雜表現的話,技術門檻就會更高了。
回到教育吧,這裡畢竟是談論教育的部落格啦。將國小國中(科學)課程簡單化,「公民化」我認為是Z>B的。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的科學能力提昇起來,不討厭不排斥。我並不是說要把學生當白痴或是要討好學生。而是提供一個簡單的入門管道。但是那個簡單的入門管道是為了要更貼近課程的核心,並不是要把課程扭曲成別的樣子,假裝它很可愛。而是去除一些專業才需要的高門檻,找到可以貼近這個領域的簡單方式。
貼近之後,學會一些基礎之後(想一想,「莫耳」很基礎嗎?「化學計量」很基礎嗎?這些是一般公民顯然需要會的知識能力嗎?)大家的能力都提昇了,但是都不到專業的地步。想一想,所有人都很專業?這是奇怪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嗎?你會期待你遇到的普羅大眾可以「理性的閱讀核四相關知識,不懂的知道怎麼去問別人」還是會期待你遇到的普羅大眾可以「計算50g的碳酸鈣被鹽酸腐蝕後釋放出多少莫耳的二氧化碳?」
接觸了科學真實核心面貌之後,還有興趣,甚至產生熱情的話,那就再進階去學更多,有些大家認為是基礎馬步的東西,就得乖乖去練。會不會因為一開始太簡單而誤以為自己有興趣,投入之後才發現不是這樣呢?或許會啦。但你知道,我並沒有因為覺得cajon很簡單,就自以為可以變成專業cajon音樂家,然後捨棄教職變成音樂家啊。
或許技術練好一點會更有想像力,我想這是肯定的。也就是如果我想進階的話,我就知道該回頭去從基本開始練習,讓自己的手腳更協調,更能控制之後,再來談更多節奏。那就是進階的路了。再那之前,就是一點自娛效果而已。
我沒有成為cajon大師,不好嗎?我本來就沒打算成為cajon大師啊。對我來說,我不可能搞個爵士鼓放家裡,就算真的弄了,我也不太可能在家裡亂敲。cajon對我來說剛剛好。對我來說有cajon會比沒有cajon來的好。
同樣的cajon的表現力有沒有比一整套爵士鼓好?那一定不可能,爵士鼓還可以隨時加玩具上去勒(其實cajon也可以啦)。所以要表現更複雜的節奏,恐怕就得加入更複雜的元件。如果不加進去,單純用的素的木箱鼓,要做出複雜表現的話,技術門檻就會更高了。
回到教育吧,這裡畢竟是談論教育的部落格啦。將國小國中(科學)課程簡單化,「公民化」我認為是Z>B的。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的科學能力提昇起來,不討厭不排斥。我並不是說要把學生當白痴或是要討好學生。而是提供一個簡單的入門管道。但是那個簡單的入門管道是為了要更貼近課程的核心,並不是要把課程扭曲成別的樣子,假裝它很可愛。而是去除一些專業才需要的高門檻,找到可以貼近這個領域的簡單方式。
貼近之後,學會一些基礎之後(想一想,「莫耳」很基礎嗎?「化學計量」很基礎嗎?這些是一般公民顯然需要會的知識能力嗎?)大家的能力都提昇了,但是都不到專業的地步。想一想,所有人都很專業?這是奇怪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嗎?你會期待你遇到的普羅大眾可以「理性的閱讀核四相關知識,不懂的知道怎麼去問別人」還是會期待你遇到的普羅大眾可以「計算50g的碳酸鈣被鹽酸腐蝕後釋放出多少莫耳的二氧化碳?」
接觸了科學真實核心面貌之後,還有興趣,甚至產生熱情的話,那就再進階去學更多,有些大家認為是基礎馬步的東西,就得乖乖去練。會不會因為一開始太簡單而誤以為自己有興趣,投入之後才發現不是這樣呢?或許會啦。但你知道,我並沒有因為覺得cajon很簡單,就自以為可以變成專業cajon音樂家,然後捨棄教職變成音樂家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