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物理與化學是很有趣的兩門學科,對我來說這兩類的學問幾乎就是許許多多有趣的遊戲。也許有人覺得物理與化學太專門或者太嚴肅,對這一點我想說得是:當你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慢慢變得很專門,你也會很認真,甚至有時候會很嚴肅。
但是別忘了其中的樂趣,這些樂趣是吸引了許多人投入這個領域的極大誘因。 如果你喜歡這兩門學科那很好,請好好的玩它!如果你沒有那麼喜歡,那也無妨,你還是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樂趣。

2016年2月16日

探究過程技能的化學課程

以前在進行化學課程的時候,常常把化學課變成「背科」。就是大量資料的記憶整理,想說得要先讓學生背很多資料後,才能開始進行一些「科學研究」吧。但是慢慢的我覺得有找到一些可能的課程進行方法。

探究的過程,依據十二年國教的自然領綱,可以分為「觀察與定題」「計畫與執行」「分析與發現」「討論與傳達」八個步驟。

在前兩年,我在八年級下學期,準備要上一些化學基礎課程之前,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化學實驗探索課程。其實就是拿十二種左右的化合物,讓學生去觀察測試看看誰跟誰混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反應?

從學生探索的過程中,跟學生討論他的發現。像是:碳酸鈣會不會溶於水?這種問題。每一年都有許多學生把碳酸鈣倒到水裡面攪拌一下,馬上就說:老師溶了!

你就知道學生對於現象觀察的耐心、仔細的程度還有對於「溶解」現象,都有許多的問題。在弱結構的課程中,讓學生在一個開放性高的狀態下進行探索,會在探索的過程中產生許多問題。老師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產生與學生討論與對話的機會。

老師事前並不知道學生會產生什麼錯誤和問題,但是在學生進行實驗的當下,老師在旁邊關注巡視,自然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診斷」機會。


經過幾節課之後,學生會開始慢慢熟悉了實驗器材的使用方式,也慢慢累積了許多觀察化學反應的經驗。他們記錄了許多的反應後,就可以藉此做許多的分析和歸納練習。


更好的是,如果可以從中產生可探究的問題:例如:碳酸鹽類和酸混合是否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有些我們本來要當做單純的知識傳遞的課程,很可能可以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議題而變成探究課程。

在八下的許多化學課程就都可以從這些經驗作為開始。例如:質量守恆定律、電解質與阿瑞尼士電離說(我現在已經不知道叫電離還解離說了)這樣的話,這個以弱結構開始的課程,就是探究能力的第一步「觀察」

先做許多的觀察,得到許多經驗後,再從觀察中產生想研究的主題,就是「定題」。例如有些化合物會和碳酸鈉溶液產生沈澱,有些卻不會。哪些會哪些不會呢?就變成一個研究題目了。

接下來就可以從現有已經做的觀察記錄中,取出有用的資料。若覺得資料不足,就想想需要補做哪些實驗。這一部分,就是探究過程中的「計畫與執行」

最後可能就會發現第二族的元素會和碳酸鈉產生沈澱,第一族不會。那就是「分析與發現了」


如果再讓學生整理資料,寫成書面報告或口頭報告,那就是最後的「討論與傳達」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