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並非當事人咖啡
後來,台灣開始興起所謂「精品咖啡」的風潮,我也開始去嘗試,發現這些咖啡怎麼跟以前喝的完全不一樣?藉由去喝咖啡,跟老闆聊天的過程,慢慢了解咖啡根本不應該只有焦苦的味道。這些焦苦,其實就是把咖啡烘焙過頭,燒焦過度了。那些引起心悸、胃痛的東西,也都是那些過度烘焙或是豆子本身品質就不好造成的。
有人說,咖啡好不好喝,是見仁見智啊。每個人喜歡的咖啡不同啊。但是我不認為把食物拿去全部烤焦之後拿來吃,然後很苦很傷身,可以說是「見仁見智」。那就是一個錯誤的食物而已。
但是,可能一直到現在,還是有許多人喜歡那種「焦苦」咖啡。弄一杯沒什麼美妙香氣,只有焦苦,然後弄出來後加三顆方糖和奶精,喝完之後心悸又胃痛,然後說這就是他心目中最棒,充滿他年輕時候回憶的咖啡。
到了現在,我覺得台灣咖啡的水準比起二三十年前提高非常非常多。非常多地方都已經能買到喝起來充滿各種香氣、口感佳、順口,不會引起心悸胃痛的咖啡。甚至有許多便利商店、大賣場裡面用機器煮出來的咖啡,35元甚至25元,都已經可以買到很好喝的咖啡了。
我相信這是咖啡界不斷進步的結果。當然我想這也會逼的那些高價的精品咖啡,往更高品質的方向前進。這咖啡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好。
很多過往的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也有很多其實只是我們的思考不到位,技術不到位或者環境不到位而產生的扭曲的、錯誤的焦苦的教育方式。當我們習慣了那些方式,我們甚至會覺得那些正確的教育是不合他想法的東西。其實這根本不用討論。正確的東西,才有所謂見仁見智的討論,才有選擇A或B的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每年上學期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後,就會有學生跑來跟我說,他寫很多題目,都會寫,答案也都對,但是他就是不懂什麼是「作功」
這不是正確的教學,寫很多題目並不會就弄懂了作功的意義。理解作功的意義,是物理的教學目標。會計算題目並不是。這是錯誤的教學目標設定,深化這種教學方式,只會把學生教壞掉而已。這種沒什麼見仁見智的討論空間。
世界在進步,咖啡在進步,教學也得要進步才行。思考反省過往教學的錯誤,汰換掉喝焦苦咖啡的習慣,用正確的舌頭鼻子去品味正確的咖啡,再來談不同咖啡風格。先讓教學目標設定正確,再來談教學策略和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