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食鹽與木炭粉,和水混合之後經過過濾和結晶法分離。光是這件事情,假設學生不知道原先裡面混合的東西,就會好玩很多。或者老師在裡面動點手腳,也會好玩很多。
不過我覺得直接在不告知課本內容的情況下,拿一杯黑黑的液體讓學生去分析,然後討論一下分離混合物的步驟和作法,是不錯的。每一步也都可以仔細觀看一些現象然後加以討論。
我在這次課程的操作中,用了水、泥土和亞甲藍液和食鹽四種物質。其中水、泥土和亞甲藍是學生知道我有放的,食鹽則是我事先溶到水中,所以學生不知道。在這個情況下進行混合物分離的規劃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隨筆記錄課程內容:
已知中,參雜一些未知
已知中,有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中間就有非常多可以切入討論的地方
亞甲藍液混合泥巴水(裡面偷偷加食鹽)
過濾的濾液是什麼顏色?
濾液煮乾是什麼顏色?
這邊用了點POE
過濾的技巧不講,直接翻課本
過濾之後,發現濾液顏色比想像中的淺很多,這邊就操作POE的E
從這個點學生提出一些假設-例如亞甲藍根本無法通過濾紙、亞甲藍會黏附在泥沙中、亞甲藍變色了...就可以用一些實驗進入去做驗證或反駁
這個要花時間,所以討論的過程就順手拿濾液起來煮,等待的過程就可以討論
煮乾之後,發現有白色固體,再來個討論--這是誰?可能是誰?怎麼會有這東西...
有一組因為有偷看到我加食鹽,所以這個梗就破了。另外兩組沒看到,就很好玩...有一組一直堅持那個白的東西,就是亞甲藍...
也有人覺得那是泥沙裡的東西
也有人覺得是老師搞鬼(正解!)
然後那個白白的是什麼?
白色的、固體、可溶、加高溫不會壞掉...
所以不是糖、不是麵粉...
可能是鹽
那麼拿實際的食鹽出來比對,發現食鹽在顯微鏡下,看的到白色結晶,但是我們快速煮乾產生的固體看不出結晶,所以要做慢速蒸發的結晶
然後再來比對
這就是接下來兩三節課之後的事情了
我覺得基本的實驗裡面,只要能轉變成有點探究意味的實驗,就會變得超好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