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會考,就會擔心考題是不是又出了有點複雜的計算,有點冷僻的記憶背誦,卻少了思考智能和問題解決。這些題目,常常會讓想要讓教學多一點素養導向的自然老師痛苦掙扎。不過今年(110)年的考題,明顯的多了不少學習表現中的「思考智能」和「問題解決」導向的題目。雖然未必要實作作過某些特定實驗才能回答,但探究與實作的精神本來就不在「我要作過才會記得」,而是你學會的能力能不能應用在你沒看過的實驗上。
以下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題,考的是上皿天平的操作,要注意歸零和砝碼的拿取。老師上課只要有在用上皿天平的,一定會強調這兩個要點的。學習正確的操作儀器,是學習表現目標之一。上課有實際操作過幾次的,答題會更有利。
第七題,考的就是針對某個實驗主題,根據實驗結果做出推論。其中A選項是正確的推論(分析與發現),B和D是錯誤的或資料不足的推論。比較可惜的是C選項,目標不是在推論上,而是在對於符號和文字的閱讀理解。CFU/g是「每克」而不是「每杯」。如果C選項也能改成某種錯誤的推論形式,那這整個題目就是很完整的在考「根據實驗數據獲取因果關係」的考題
第八題,也是非常好的批判思辨的題目。妮妮和小櫻意見不同,小櫻覺得妮妮推論的證據不足,然後要設計一個實驗來進一步檢驗妮妮的觀點。有趣的是,其實許多理化老師上課就是用這種推論方式呢。有時候趕時間沒辦法,但千萬不要養成習慣。
第十三題,要運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不變」的知識來作判斷。還需要認識N, H, C, O四種元素符號,還要知道上述四種,都不是氯,也要知道水是H2O,這些化學符號的記憶,都是課內基本需要知道的,沒問題。
這題目需要知道什麼呢?需要知道酸的物質,pH <7, 並且pH越小,酸性就越強。然後從閱讀理解中知道,原本的情境是酸性較強的,吃了胃藥之後酸性會變弱。pH值的認識理解,對一般人來說這樣就很足夠了,不需要非會算莫耳濃度不可。只是這題目設定吃了胃藥之後,pH會上升到5~7,好像有點太高就是了。
第22題,考的是從實驗設計回推實驗目的,出的也精彩。也會建議C, D選項也是出「錯誤的實驗目的」讓本題很完整的在考實驗目的與實驗步驟的連結
第50-51題組,用了茶包天燈作主題,但其實題目並不需要學生都做過茶包天燈。這個趣味實驗本身並不是主體,實驗內容和表格才是主體。老師千萬不要覺得「這樣是不要大家都要作很多趣味實驗才行」,其實不是的,這反而考的是普遍存在所有探究與實作課程中,會用到的「從實驗目的出發去設計適當的紀錄表格」,屬於計畫與執行中的「計畫」部分。
其他的題目,不一一敘述了。整體理化考題而言,純記憶背誦的題目少,大多數要稍微作理解和應用,增加了許多不錯的實驗思考題。更重要的是,真的沒有繁複的計算題了。對於國中理化來說,觀念素養真的比起繁複的計算重要太多,不出計算,仍然有很多有價值的題目可以出。
當然,有些題目是有點瑕疵的,例如弟33題中,紅黑線的正負極是反接的。雖然沒有人真的規定紅正黑負,但習慣上確實都是這樣接。與其出紅黑要誘導學生答錯,不如都出成白色的線,讓學生認真的判斷一下。另外有幾題的知識點,略有一點點超綱的嫌疑,但相信大多數的老師都會教這些內容,對現場老師的造成的問題其實不大,就不提了。
如果未來國中自然科會考真的是這樣的方向維持著,那老師真的可以放心的多作一點實驗和思考。不過實驗不是主體喔,搭配著思考的操作才是主體,作很多很多的實作,但是沒有思考是不行的,實作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