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物理與化學是很有趣的兩門學科,對我來說這兩類的學問幾乎就是許許多多有趣的遊戲。也許有人覺得物理與化學太專門或者太嚴肅,對這一點我想說得是:當你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慢慢變得很專門,你也會很認真,甚至有時候會很嚴肅。
但是別忘了其中的樂趣,這些樂趣是吸引了許多人投入這個領域的極大誘因。 如果你喜歡這兩門學科那很好,請好好的玩它!如果你沒有那麼喜歡,那也無妨,你還是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樂趣。

2022年12月21日

2022熱學課程(上)

今年熱學的課程,跟以往有點不一樣,所以做一下記錄。課程從熱的傳播切入,再談熱與溫度的關係。中間「溫度越高,粒子振動越劇烈」作為主要的思考模型,貫串課程。

主要的概念順序是

1.溫度、溫度計、溫標

2.熱會從溫度高的地方往溫度低的地方流動,最後達成熱平衡。這是談熱傳播的方向

3.物質可以想像由許多粒子組合而成,溫度越高時,粒子振動越劇烈

4.熱的傳播:傳導、對流、輻射。這是談熱傳播的方式,並且用粒子振動的模型去解釋傳導與對流。以及像是保溫杯的應用。

5.高溫物體和低溫物體接觸時,溫度變化的曲線。用模型預測,然後實驗看曲線。

6.知道溫度的標準了,接下來談「熱」:1g的水上升攝氏1度,需要的熱稱為1卡。

7.用酒精燈加熱熱水,觀察加熱的曲線,計算過程中水吸熱了多少。

8.改變7.的條件,比較曲線的差異,談質量與物質種類會不會影響升溫曲線。用粒子振動模型去推論水量改變時,為何升溫曲線會改變。

9.撰寫實驗報告:(1)描述事實 (2)比較事實差異 (3) 提出(2)的原因和8.的推論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10. H= M S Δ T, 用這個公式把前面的內容彙整起來,並且練習一下

11.熱對物質的影響:三態變化、化學變化的吸熱與放熱

2022年8月22日

疫情下的JSP 12 aka JSP covid2

三年前,台灣還在COVID19的縫隙空檔中,我們舉辦了第十屆的JSP,但是去年就真的因為台灣的疫情,只能改成線上。一方面因為經驗不夠,一方面準備的匆促,只能簡單邀請一些夥伴在線上相聚。

今年2022年,疫情熱度仍高,原本也是預計以線上的方式辦理,事前邀請一些夥伴,但報名的情況並不踴躍。後來問到最支持JSP的宜蘭夥伴 吳宛如 老師,她才說線上的聚會比較沒感覺,還是實體比較好,然後邀請大家可以去宜蘭辦理實體聚會。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在頭城國中來舉辦這次的聚會。頭城國中的林惠珠校長,恰好是105年在南安國中辦理第五屆JSP的校長,這次也是二話不說全力支援,真的很感謝惠珠校長。同時頭城國中的教務主任陳佩琪,也是自然科長期合作的夥伴,這次也是很辛苦的在暑假的週日,支援了一整天,相當感謝。除了頭城國中的校長和主任之外,還有一位基金會的董事長,也大力的贊助了場地費和一些相關經費,讓我們參與的夥伴更輕鬆舒適的完成這次的分享活動。為了擔心一大清早,我車子塞在路上來不及開啟線上會議室而來幫我顧會議室的好夥伴蔡季娟老師,遠在雲林幫我遙控會議室。我在科教路上的兩位導師,吳月鈴老師和林莞如老師也都是一直支持這個活動。

總之這個活動真的是許多人熱心支持才能夠這麼順利完成的。

2022年6月22日

108課綱的浮力課程

說是108課綱之後的浮力課程有點奇怪,因為對一般的國中生來說,學習浮力這個單元的路徑,可能差異都不大。對國中生來說,大體上的能力會從所謂「具體操作」進入到「形式思考」,就是從很具體實際看的到摸的到,可以直接用操作來觀察理解認識的現象進入連接到抽象的思考。不要只是看到抽象思考,就覺得可以直接給國中生全部都是抽象喔,是從具體進入抽象,抽象的思考在某些單元會是最後的目標,但起始點和過程可能都是具體操作的方式。


接下來來看一下國中的浮力課程可能的流程

2022年3月30日

認識酸鹼的課程

國中化學課程,在化學的學習上,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對於化學物質和反應的認識。例如在酸鹼的課程中,就希望學生「認識」酸和鹼。

人要怎麼「認識」一個陌生的事物呢?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朝夕相處加上系統化的歸納整理。不是只憑文字去認識化學物質,也不是只憑現象觀察來認識,而是用大量的現象觀察去熟悉化學物質,再加上文字的描述把這些認識理解定錨在腦袋裡面。

把文字讀過去,帶過去,學生可能每個字都認識,每句話都聽懂,甚至也好好的記住了每一個性質,但是到了實驗室(或現實世界)的時候,很可能會發現他沒辦法把學到的文字意義套用(遷移)到現實世界中。

另一個極端也不太好,就是看了很多化學物質、現象、反應,但最後沒辦法把東西系統化的留在腦袋裡面隨時取用。所以我覺得國中化學課程中,就很需要不斷反覆的在實驗現象和文字描述理解兩邊交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