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物理與化學是很有趣的兩門學科,對我來說這兩類的學問幾乎就是許許多多有趣的遊戲。也許有人覺得物理與化學太專門或者太嚴肅,對這一點我想說得是:當你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慢慢變得很專門,你也會很認真,甚至有時候會很嚴肅。
但是別忘了其中的樂趣,這些樂趣是吸引了許多人投入這個領域的極大誘因。 如果你喜歡這兩門學科那很好,請好好的玩它!如果你沒有那麼喜歡,那也無妨,你還是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樂趣。

2015年12月28日

水不是元素,是化合物,why?

水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元素,如何用電解水的方式說明水是一種化合物呢?

首先,先要知道水是一種純物質。也就是檢測溶點沸點都是固定的,並且用各種分離混合物的方式,都沒辦法分離了。

下個問題就是,純水已經是最單純的物質了嗎?還可以再拆嗎?於是把水拿去通電一下看看會怎樣。

通電的裝置1,是這個  http://jjpaid.blogspot.tw/2015/03/2.html


2015年12月24日

熱傳導實驗

今年用了新玩具來觀察熱傳導,效果很好唷。首先拿四隻不同材質的棒子,從左到右分別是銅、鐵、鋁、玻璃。末端放在一起,然後下面是酒精燈。


2015年11月30日

從一個光學問題談起

這週是段考週,我用一節課讓學生問一下問題。果不其然的,帶了很多補習班的題目來問了。要考試的單元是光、波、聲音等等。這一段課程並不難,但是如果要引進很多數學(幾何、代數等等)就會變難。

今天三節課中,其中兩節課有學生問的問題幾乎都相同。像什麼蝙蝠發出聲音,然後反應時間0.3秒什麼的(看不懂的直接跳過無妨,理化老師大概一看就知道這什麼題目)其中一題很有趣是這樣的:


2015年10月29日

加速度與交通安全

其實交通安全相關宣導的課程,融入運動學和力學,是很好的。的確也很有很多相關考題,是要學生計算反應時間,這樣開車會不會出車禍等等的題目。

但是我在看這些題目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被提醒到要減速慢行的感覺。剛好這幾個月,陸續看到了好幾部拍的很有說服力的交通安全宣導影片。

像是這個



2015年10月21日

波速只受介質影響?

用Video Physics拍攝彈簧,改變不同操作變因(振幅、頻率、彈簧拉長程度)然後測量彈簧兩端長度後,振動彈簧,將波的傳遞錄起來之後,取得波來回傳遞的數據後,就可以看看這些變因是不是會影響波速囉。


用iPad記錄實驗

氧氣的蒐集

我們都常常發現,學生照著「課本的實驗步驟」做實驗的時候,總是會漏掉許多的步驟。看著課本的實驗組裝圖,去組裝器材的時候,常常都有很多細節漏掉了。

我們就說,明明課本上都有寫,為什麼你組出來都不對?

因為我們讀訊息的時候,都是經過挑選的啊。一個圖片進到腦子裡面,到底看到什麼?哪些看到了?哪些沒看到?這個老師是不會知道的。有個方法就是讓學生去畫,他有畫出來的,就代表他有看到。很多畫出來漏掉的細節,也代表他實際組裝的時候會漏掉。


蒸餾法的課程調整

前幾年,我在「認識實驗室課程」,讓學生認識器材之後,就讓他們製作一個蒸餾裝置。跟學生介紹什麼叫做蒸餾,器材需要什麼功能特性後,就讓他們想辦法製作一個有蒸餾功能的裝置。

不過其實這樣課程難度蠻高的,對學生來講要弄懂這些要求和組裝裝置都不容易。所以今年就做了調整,等到做完了過濾與結晶法之後,再介紹蒸餾法。

結晶法要取得的是沸點高的物質,那如果要取得沸點低的物質的話,就得將混合物沸騰後,用冷凝裝置來冷卻取得。

知道需要的裝置功能後,就讓學生去查資料,看懂冷凝管的構造和原理。


2015年10月17日

今日研習心得

如果一個人對於教育的觀點,是一個控制狂的觀點。覺得要把孩子的每一步都掌握清楚,然後提供孩子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那把科技丟到他的身上,他就會利用科技變成一個更強的控制狂。

當一個人因為科技變成很強的控制狂時,問題並不在科技上,而是在那個人身上。

很多的考試用選擇題是不錯的,尤其是知識性,記憶性的內容。設計的不錯的選擇題,能發揮很好的作用。但是選擇題不是萬能的啊,為什麼要要求選擇題變成萬能的?

科技可以幫我們把選擇題變成很容易方便的形式,可以幫我們處理掉很多知識記憶的練習,那是好事啊,值得好好運用。

但是一個「只」著重知識記憶的老師,就會把原本十張選擇題的考卷變成無止盡的線上選擇題評量遊戲。

然後就會有人說:「你看,科技錯了!」

對一個知道要平衡認知、情意、技能的老師來說,可以有個工具讓「認知」部分的培養,變得方便容易些,是好事。然後他可以把情意和技能部分的課程做的更好。而這是目前在科技輔助教學上,比較做不好的部份。

目前還做不好,不代表運用科技錯了啊。那部分就是老師還沒有被取代掉的原因啊。科技本來就不是萬能,要求科技要萬能,結果科技沒有萬能的時候就說科技錯了這樣是要幹嘛?

奧修有個對「錢」的說法很有意思。他說:有人說錢是沒有用的,因為錢買不到幸福! 你為什麼要要求用錢去買幸福?錢可以買到食物,並且做的很好,你為什麼對錢做出這麼過分的要求?讓它去做它做不到的事情,然後譴責它?讓錢去做它最擅長的事情吧。

科技也一樣,翻轉也一樣,選擇題也一樣,反覆精熟訓練也一樣,適當的使用這些工具就好啦。

最重要的還是得回到教育的核心,就是你到底要教學生的是什麼,核心問題搞清楚後,接下來產生的問題,才會是有意義的問題。

2015年9月6日

我們應該教導「正確」的科學觀念嗎?

這是什麼問題?我們當然要力求我們教給學生的科學觀念是正確的不是嗎?我想要談的是如果追求「正確」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那要如何取捨?

先從這篇文章談起好了:賭博、擴散與擴散實驗(按下去會下載一個word檔喔)

這篇文章很棒,把擴散這件事情講的非常的清楚。也釐清了許多關於「擴散」這個名詞的錯誤概念。的確在國高中的時候,老師都是用紅墨水在水中會慢慢變均勻以及在教室裡面有個人撕開橘子皮之後,短時間內全班都聞到橘子香味。但是這些都是錯誤的關於擴散的例子,因為單靠擴散的話,粒子傳播的速度太慢了,不會在短時間內跑這麼長的距離。

"Diffusion (1)" 由 德文Wikipedia的Jkrieger - Transferred from de.wikipedia to Commons.(Original text: Selbst gezeichnet)。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iffusion_(1).png#/media/File:Diffusion_(1).png 的 公共領域 條款授權

2015年9月1日

全國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5-3

第二天的課程排的非常密集,份量也很重。實際上排的是太重了,感覺學生負擔不小,老師也很疲倦。所以到第二天下午,學生都分組報告完了之後,請南安當地的導覽老師帶著學生遊覽一下南方澳之後,大家就在南方澳吃晚餐。當時我心想:什麼桌遊設計的,大概學生都受不了,不太想做了吧。


2015年8月23日

全國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5-2

第二天的課程,排的滿滿的,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早上先簡短的開場後,就開始了第一個活動:學長姊分享。

JSP從第一屆開始,就有安排學長姊的經驗分享。有許多的想法,從學長姊口中聽到,比起老師說更加的震撼。我們邀請的學長姊,都是在國中階段有過許多科學探究的經歷。我們老師都很想聽到這些曾經在國中階段投入努力、時間、精神的孩子們,長大以後,到了高中、大學之後對自己的影響,和自己在這段期間的思考。



2015年8月19日

全國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5-1

JSP的活動主軸之一,是交流。最開始的想法很天真啊,想說學生都是有做科學研究的,聚在一起自然有話可以聊啊。

才沒有!

國中生畢竟接觸科學的深度強度都不夠,每個人做的領域題目不同,很難聊。如果是生活科技類(接近發明類)還比較有可能聊,純科學部分就很困難。而且沒有以一些活動把學生抓在一起,跨校交流的比例真的不夠高。

2015年8月18日

全國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5 前言

想一想,會自己嚇一跳。居然已經五年了嗎?

自從五年前交了壞朋友,把本來說是私底下找學生,找個咖啡店聊一聊就好的事情。結果變成五個學校的聯合發表會,然後就變成一個常態性的聚會了。每一年從找場地,協調場地,思考食宿盥洗的方式,敲定參加的學校、教師、學生,排定課程的過程中,都會剝了我一層皮。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明年不要再辦好了,真的超累。不過辦完活動回來,還沒休息呢,就在想:明年要去哪裡辦呢?

2015年7月31日

龍登太平-雜記

這次出訪,其實遇到不少神奇的人,值得寫一寫。

首先當然就是促成整件事情的李副董事長(下圖左一),他對這所學校投入的精神真的很驚人,積極的規劃了許多能夠提昇學校教學的活動。這一段時間,一次進來三個參訪團體的活動。所有的接送,幾乎都由他親自開車。


在活動規劃上,能力實在很強。能力強,對教育又有理念,又很投入,難怪華聯中學的學生人數三年來是倍數成長的!

中間那位,則是李副董事長的夫人,也是本校龍山國中校長的大學同學,是促成龍山這次參訪的主要原因。


龍登太平6-深度旅遊行程!

馬來西亞有許多重要的經濟產業,在二戰時橡膠樹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生產橡膠供應戰時所需。近年則轉成種植棕櫚樹,生產棕櫚油。當地農業改良,改出更低矮好採收的棕櫚樹,讓採收成本更降低。棕櫚的種子,是馬來西亞重要的祕密,是管制不准出口的!

這次接待的家庭中,有好幾戶就是投身這些產業當中,對這些產業真是瞭若指掌!在馬來西亞的第六天,就由這些家長們帶我們去進行太平深度旅遊!


龍登太平5-第三小學參訪

整個參訪的行程中,有一些機會到街區走走,也吃了他們在地的早餐,逛了一下商店。其實發現太平的華人領域,聽到的音樂、看的電視、吃的食物都跟台灣非常像。聽到的音樂幾乎都是台灣聽的到的流行樂,他們前一天晚宴卡拉ok唱的歌,也都是台灣這邊聽的到的華語流行樂。有一次去市場,看到播放的電視節目,是台灣尚青。點的燒肉、粿條等食物,烹調方式和調味,其實都跟台灣非常像,頂多比較偏港式一點。


龍登太平4-第四天-show time!

這一天,或許是到太平華聯最刺激的一天也說不定。太平華聯中學,除了有邀請我們龍山國中師生到校參訪交流之外,其實他們還邀請了雅加達國際學校、台北美國學校和台中衛道中學共七名學生,年紀從14-17歲不等,組成一個學生英語教學團體進到學校來教英語。提供一個比較活潑有趣的方式,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英語課程和營隊。

另外還邀請了台灣的一個學生相聲團體來表演。這個團體叫「厚話社」,是其中一個學生對相聲有濃厚的興趣,找了夥伴組了團,還找了老師來練。

龍登太平3-第三天

太平的緯度大約是北緯5度,已經很接近赤道了。平時的氣溫不低,但雨量豐沛(別名雨城,雨量是馬來西亞平均的兩倍)其實下個雨,吹個風,不會比台北感覺熱。

在太平這邊有個太平山,是原始林,也就是沒有被砍伐過的林地。加上氣溫高,雨量充足。植物長得真是好。

龍登太平2-第二上課、觀課

馬來西亞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組成。人口和台灣差不多,但是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六倍大。馬來西亞政府在約1960年代,施行了許多削弱華語教育的政策引起華人極大的反彈。在1977年開始推動獨中復興運動。目前在馬來西亞有1200餘所國民型華文小學、60所獨立中學。



閱讀《翻轉教學:10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

感謝親子天下的邀請,讓我可以先讀到這本書。本來很擔心人在馬來西亞帶學生出訪沒辦法如期完成,結果在飛機上和睡前努力的看完書之後,順利的在某個異國的晚上寫完了!

這幾年,台灣的教育界非常的熱鬧。不管是翻轉教學、均一教育平台、可汗學院、分組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BTSMAPS等等,雖然理念作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大家追求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共同目標,就是差異化教學。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出能夠適應不同學生能力與需求的教學環境。提供更加客製化的教育與學習環境,讓更多學生能夠產生有效的學習。

翻轉教學的創始人強納森與艾倫在2012年將他們設計規劃與執行的翻轉教學模式公諸於世,引起了非常大的共鳴。他們讓學生在家裡利用影片學習,當學生在學校與教師面對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有時間依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個別的處置,教師可以回應學生個別的需求。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步調,好好的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學好,不會被團體的進度拉著跑。

這個翻轉的風潮吹到了全世界,台灣也有許多老師開始做了許許多多的嘗試。這些老師和《翻轉學習》書中的許多老師一樣,在改變他們的教學時都遇到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在不斷嘗試調整的過程中,老師們不斷的思考新的策略和作法也都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翻轉模式,形成各種不同的教室風景。

2015年7月28日

龍登太平1-緣起與第一天

龍登太平是龍山國中參訪馬來西亞太平華聯中學的國際交流活動,時間是2015年7月20至7月26日,共計七天。

成員總共兩位教師,加上十位學生,共同完成了這次充滿驚奇的交流活動


2015年7月10日

香港科學館

因為陪女兒的學校管樂團,到香港跟當地的小學進行音樂交流的關係,有機會到香港的科學館走一走。



2015年5月15日

Asia tops biggest global school rankings

這幾天看到朋友轉貼了BBC的新聞,標題是

Asia tops biggest global school rankings


簡單的說,就是亞洲學校小朋友超強的啊,以這個測驗的結果來看,亞洲的基礎教育非常棒。台灣也很棒,跟日本並列第四。



2015年4月7日

科學的樂趣

今天研習的時候,講師不只一次強調了科學要教的有趣,而且還要有效。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不能只為了有趣但是最後沒有教學成效。

我完全同意這個說法,也認為這個想法是很重要的。在設計課程的時候,一定要兼顧有趣和有效才行。要有動機,而且不能只有動機,動機之後還要延續下去,最後才能有成果。

那什麼才有趣?科學有趣嗎?我們需要把科學「變得」有趣嗎?如果它本身很無聊,那我們就得想辦法幫它偽裝一下,讓它變得有趣。不過這有點詐騙的嫌疑。我本身認為科學非常有趣,所以我希望做的是「傳達」科學的樂趣,而不是「製造」科學的樂趣。

科學哪裡有趣了?大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不過大致上就是一個打電動破關,打敗小魔王然後打敗大魔王的概念。法拉第先生花了十年,搞定電磁感應,破了一個大魔王,超爽!焦耳花了四十年,搞定熱功當量,破關!超爽!然後焦耳破關之後,能量守恆跟著連帶破關!

打電動的時候,有幾種情況會非常無聊。

1.只能坐在旁邊看別人打,而且還看不懂你在玩什麼

2.別人假裝讓你打,你開始打了卻在旁邊一直念念念,最後還叫你起來換他打,因為你打太爛

3.沒有破關的過程,直接給你看破關畫面,然後說前面不重要,反正我破關給你看就好,還跟你說:你看破關畫面很棒吧...

4.搞不懂遊戲規則,搞不懂怎樣才能破關,一直死一直死一直死...

5.遊戲太簡單,隨便玩就破關。別人就算稱讚你說,哇你好強喔一下就破關,你還是會覺得很無聊。



所以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可以考慮這個模式。把以前人破關過的遊戲,拿來改簡單一點,給小朋友來破。然後再跟他們說,很久以前人家怎麼破的。你知道有時候玩遊戲之前,如果就先看秘笈,玩起來就很沒勁。可是如果玩了一陣子卡關,再看秘技,那就很有fu...


如果好多人一起玩同一個遊戲,有人卡這裡有人卡那裏,把這些人聚起來分享秘技的話,也會很有趣。

這些「樂趣」都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本來就應該在科學(其它任何領域基本上也一樣啦)裡面的。而且這些裡面,都不會「只有」樂趣而已,還有很多的苦工。打電動基本上要下苦工的,玩音樂要下苦工的,玩象棋要下苦工的,玩科學也是要下苦工的。但是下苦工的原因是因為很有樂趣(至少我是這樣啦)



再來就是遊戲其實也有很多種,小蜜蜂、超級瑪莉、世紀帝國、創世紀都是不同類型的遊戲,有人喜歡玩這個有人喜歡玩那個,其實也很正常沒什麼關係。

2015年3月27日

影片形式的探究式教學

想做這樣的東西很久了,一直沒做出來。不過做完之後,發現我自己絕對不會在課堂上使用這樣的影片進行教學。

因為影片裡面發生的所有事情,應該就發生在課堂上,發生在師生、生生的對話交流與行動之間。

所以這影片大概剩下兩個用途。

一個是提供給其他老師做個參考,這是一個可能的,探究式教學的流程。另一個就是如果學生在完全自學的情況下,可以參考與練習..

以下是影片

2015年3月12日

2015化學基礎探究課程

化學是從哪裡開始的呢?學生該從哪裡開始學習化學呢?上學期的期末,從原子、分子、元素的認識切入。開始接觸一些化學符號。這學期則是從化學的質量守恆定律、原子量、分子量、莫耳數、化學計量開始談。

這些在化學上基礎的觀念或名詞,其實一方面不太基礎,另一方面其實不太實用。莫耳、原子量這些東西,離開化學領域就幾乎用不到,是非常專業的化學名詞。原子量、分子量、莫耳這些東西,其實也是化學家花了好長的時間才建立起來的東西,事實上並不太容易。

當然這些的確已經是近代化學課程的基礎了,從這邊切入,獲得學習化學的鑰匙。了解這些名詞,熟悉化學式,化學反應式這些符號語言之後,就比較可能開始閱讀幾百年累積下來的化學知識了。

這很好!

不過我覺得,有另外一個角度的切入,是(我自認為)人類化學的開始,也可以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點。



那就是,把一堆藥品擺在你面前,你開始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看;弄一點藥粉丟到水裡攪拌一下;拿試紙測一下;拿鹽酸硫酸滴一下;拿一把火焰槍給它燒一下!of course!

2015年2月13日

2015 JSP5 場勘

今年的JSP5 打算在宜蘭的南安國中舉辦。南安國中是非常漂亮的學校,交通也算方便。國光號下車的地方,離學校大約15分鐘路程

2015年2月8日

教學思考雜談

行動學習,是談工具,以及在這個工具下產生的教學可能性

PBL、合作學習、翻轉,比較偏向技術,學習策略或教學策略。

科學知識(認知)、科學態度(情意)、科學探究(技能)、論證(技能),則談的是教學內容,也就是關於「科學」學生要學習的內容。

當然,工具、技術其實本身也可以是學生要學習的東西。例如課程如果以合作學習來設計的話,學生當然可以學到「合作」這件事情。例如課程設計如果有翻轉的要素,那麼「自學」的精神和能力,可能就變成學習的內容之一。

就像教學永遠包含了教學技術與教學內容
學習也一定包含了學習學習策略(學習如何學習)和學習學科內容兩個面向

好,來組合一下。
老師先混合了食鹽水和木碳粉,作為未知物。

前一天先看關於混合物分離的技術說明(翻轉),隔天到學校,給學生工具和未知物,教師說明這節課的任務,是要將混合物分離(PBL),觀察過程,並試著辨認分離出的物質特性。(知識、探究)

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合作學習)進行未知物分離,觀察過程。學生合作對分離出的物質進行觀察與測試,檢測分離出的物質有哪些特性。以iPad拍攝分離出的物質,並在doceri上整理。(行動學習)

整理完畢後,學生根據他們分離中觀察到以及測試過程中觀察到的性質,討論分離出物質的特性及可能的身分。學生要能說出,他觀察到哪些性質,所以某個物質有可能是什麼,不可能是什麼。其他的學生可以根據他自己的觀察提出支持或反駁,但是支持與反駁的論點必須要有實驗結果作為依據...(論證)

對我來說,這幾個項目裡面,順序是先決定學習內容,再決定學習策略,最後再談要用什麼工具來輔助。

如果學習內容是

「知道一卡的意義是每公克的水上升攝氏一度時所需的熱量」

那學習策略可能就是單純的講述法

輔助工具就是黑板+粉筆


如果學習內容是

「知道一卡的意義是每公克的水上升攝氏一度時所需的熱量」+「自學能力」

那學習策略可能就變成翻轉,可以用文本、用影片,讓學生閱讀或觀看。

輔助工具就變成講義或影片

如果學習內容是

「知道一卡的意義是每公克的水上升攝氏一度時所需的熱量」+「自學能力」+「找資料的能力」

那學習策略和輔助工具又會不一樣


如果學習內容是

「探討物質吸收熱量與溫度的關係」

假設採取的是單純的講述法,也就是老師講,學生聽

那麼學生就會變成「知道物質吸收熱量與溫度的關係」,「探討」就不見了。

如果將講述內容做成講義、影片。甚至讓學生合作、討論講義,習題。甚至用了iPad播放影片給學生看,那學習內容仍然是「知道物質吸收熱量與溫度的關係」,還是沒有「探討」。

我的意思是,我們是有可能用了各種教學策略但是沒有打中教學目標的。學生或許有了合作,有了自學,能查資料能閱讀。這些絕對是很棒很重要的能力,但是他還是沒有學到或者經歷到如何針對一個自然現象進行研究,從定題、擬定策略取得數據到對數據進行論述的歷程。

合作學習是很重要的,因為合作的能力是現在和未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學習如何學習是很重要的,活到老學到老,這能力與素養一輩子用的上。
那麼接下來就是各個科目自己要去思考,學生學習你這個科目到底要做什麼?然後把對學生真正重要的那些知識、情意、技能找出來,藉由這些教學或學習策略讓學生學會吧。

2015年1月31日

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

有些事情,不直接講會比較清楚



以前學過一陣子太極拳,於是就常常會看武術相關的文章。在那個鄉民其實已經很盛行的時代,在武術相關的版上,常會有人問:「什麼是最強的武術。」

2015年1月17日

熱學課程

第一階段:溫度與溫度計。

講義在這邊,第一、二頁
知識:認識溫度,溫標,溫度計。熱的傳遞方向只和溫度有關(熱力學第0定律)。
技能:內插法、溫標轉換稍微講一下(我覺得不會就算了)
情意:知道可以用不同方式測量溫度(這算情意嗎?)

第二階段:熱學相關探究

知識:H=msT相關的知識
技能:完整科學探究技能
情意:想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撰寫報告的甘苦











第三階段:精熟,這裡我用1know+PaGamO做翻轉了
講義在這邊,使用第一頁到第九頁
每一階段的講義通通有搭配的影片講解

知識:通通是知識的精熟
技能:沒啥技能
情意:自學








第四階段:潛熱與熱傳播。沒時間了,這裡用示範實驗(熱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趣味實驗(潛熱)快速講完,其實也花了兩三節課

知識:潛熱、熱傳播的方式與特徵。吸熱與放熱反應統整
技能: 拿火燒手不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