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物理與化學是很有趣的兩門學科,對我來說這兩類的學問幾乎就是許許多多有趣的遊戲。也許有人覺得物理與化學太專門或者太嚴肅,對這一點我想說得是:當你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慢慢變得很專門,你也會很認真,甚至有時候會很嚴肅。
但是別忘了其中的樂趣,這些樂趣是吸引了許多人投入這個領域的極大誘因。 如果你喜歡這兩門學科那很好,請好好的玩它!如果你沒有那麼喜歡,那也無妨,你還是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樂趣。

2010年11月1日

共振的課程

其實課本上講共振講的並不多,也沒有講駐波,但是樂器的發聲卻和駐波與共振脫不了關係。光是課本上講的越輕薄短小緊細聲音越高,很難解釋簧片振動或者長笛聲音的高低。非引進駐波和共振才能解釋。


3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以下是鄭永銘老師的回應,非常感謝鄭老師細心仔細的意見!

非常精彩的教學,一點意見請卓參:
1.用咖啡湯匙演奏技巧純熟,十分精彩!不過【聲音和發聲物體長度之間的關係】可能不太容易解釋清楚,因為這種振動不是弦的模式 ν=(F/μ)^0.5=f×λ,而是T=2π(m/K)^0.5=1/f
2."聲音三要素的教學簡記"上課的學生與今年5月"用畫的爵士鼓"是同一批學生嗎?那一種教法效果較好?(先畫再敲V.S.先敲再畫)
3."聲音三要素的教學簡記" 7:30~您說「玻璃的部分在振動」...因此水越多「越厚重的聲音就越高」...結果水倒入後音調反而變低,與您的解釋相反,這一點應修正
4."聲音三要素的教學簡記" 利用audacity來比較各唱名的頻率關係,非常精彩
5."共振1"演示完最好能分別敲擊三個音叉,讓學生聽一聽彼此的音調有二根相同而與另一根不同
6."共振1" 2:15~如果換成【盪鞦韆(或旁人推鞦韆)時應如何才能越盪越高】,學生會比較明確知道該說些甚麼
7."共振1"4:00~最長與中間的擺長最好不要是2:1,否則週期比接近1.5:1,這樣長的每盪2次就會將能量饋入1次給中間的擺(二者擺長不要差那麼多效果比較好)
8."共振1"10:13~您說「空氣推它一把..鬆開」... ,實際上是「藉著共鳴箱的響板推它一把..鬆開」...
9."共振1"利用念力擺來說明音叉的共振,非常精彩
10."共振2" 0:57您說要用駐波來解釋為何共鳴箱能放大音量,但是6:08~ 您說【那樣頻率的聲音就會被放大】,這樣只能說明該(音叉的)頻率與管子的固有頻率吻合因而形成駐波,但還是沒有說明為何共鳴箱能放大音量,而且共鳴箱是各種頻率的音叉都能放大音量(彈吉他時各種音調音量都能放大),似乎與您的駐波解釋不太貼切,另外也沒有說明聲音增強時所增加的能量從何而來?
11."共振2"結尾處的表演非常精彩

Unknown 提到...

>後面那個公式,是簡諧運動的公式嘛?
對,不過這個K不是虎克定律伸長形變的那個K,而是彎曲形變的力常數。
http://www.docin.com/p-47801049.html
http://jwc.sru.jx.cn/youzhike/06/ptwlsy/srsywlsysfzx/ptwlsywy/syjy/%E5%9F%BA%E7%A1%80%E5%AE%9E%E9%AA%8C/%E5%AE%9E%E9%AA%8C%E4%BA%94%20%20%E6%83%AF%20%20%E6%80%A7%20%20%E7%A7%A4.doc
慣性秤是利用剛尺彎曲振盪時(與咖啡湯匙的振動模式同),其振動週期正比於振動體質量的平方根。
如果咖啡湯匙的長度變短時,其彎曲形變的力常數K會變大,而且其振動體(匙+柄)總質量m會變小,週期T=2π(m/K)^0.5 就會變小,因此音調變高。

>所以是音叉先讓共鳴箱產生駐波,再由駐波給音叉能量囉?

正確

>我本來以為兩個音叉的共鳴箱略有不同?
學校應該有440Hz、512Hz、256Hz等不同頻率的音叉,您可以量量它們的共鳴箱長度是否相同?再聽聽看共鳴的效果是否差不多?

>共鳴箱相同的情況下,可以讓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駐波?
正確

>吉他是利用上面的葫蘆形狀,讓不同頻率的聲音在不同的地方產生駐波
正確

>像方形共鳴箱這樣單純的形狀,只能允許特定波長的聲音產生駐波?(就是畫一個閉管,一端是節點另一端是波腹的那種?)
不對,音箱的面板屬於二維的共振,模式比較複雜。另外,它們的共鳴主要也是來自面對面的二片木板彼此間的共振,而非單純地只是閉管模式(一端是節點另一端是波腹的那種)
http://www.phys.nthu.edu.tw/~gplab/file/96-2/e3/26-1Dwave.pdf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IvAsZvBiw

>可以把這段意見放在blog的reply裡面嗎?
當然可以

另外,請思考利用共鳴箱來增強聲音時,所增加的聲音能量從何而來?

Unknown 提到...

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沒有共鳴箱,那聲音就單純的發出然後散開

如果有共鳴箱的話,會有部分的聲音在共鳴箱內產生駐波,使振幅加大之後,讓整個箱體產生大的振動造成大的聲音。

所以應該可以說是聲音在共鳴箱內來回反射,並且產生相長性干涉,造成的結果。能量並沒有增加,只是留在共鳴箱內,並且疊加的結果..



另外關於波包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以資優甄試來入學了,要進建中資優班,先得用基測考進去,才能考建中的資優班。

我有用繩波讓學生觀察相消干涉,再輔以PhET動畫,和兩個點波源的水波干涉紋路來說明干涉現象。所以對波包的問題,應該很容易可以了解。

不過我真的蠻怕這樣搞下去,我原來的課程就上不完了。因為光學那邊還有好多好玩的實驗要做...

如果課上完的話,我來把波包的問題,出成加分挑戰題,讓學生用audacity合成音波來研究波包的特性好了。


另外,關於聲音共振。孔特管的共振是不是比較屬於一維的形式呢?